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环境保护税法》,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专门性环境保护税开征之后,我国现行的税种由18个增加到19个。专家认为,开征的环保税有望成为环境治理的一大利器。(12月28日法治周末)
国家设立“环保税”,总体思路是由“费”改“税”,实现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的转移。这项改革有利于解决排污费制度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行政干预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和遵从度,强化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环保税的设立和实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五大利好。从排污费到“环保税”,是环境法律制度升级的风向标。环保税可看作环境经济政策的2.0版。环境执法监管要从粗放型、单一化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就必须对执行几十年的排污费制度进行改革。费改税是环境政策改革的总趋势。去年实施的修改后的新“环保法”对排污费“费改税”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全面实行环境保护税,有利于提升环境执法的权威性,有利于国家对统筹资金进行更好的配置,提高其运用效率。同时可防止环保部门“吃排污费”,在执法利益驱动下,收费翻番,环境却继续恶化。“环保税”不是单一的经济手段,它还与排污许可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等新制度相关联,推进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手段介入环保领域,并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的环保体制改革互为呼应,相得益彰,以破解环保体制积弊,更好的通过创新制度,护卫环境安全,建设生态文明,让广大人群众享有更多的环境获得感。
地方财政环保投入将大幅增加。现行的财政体制是实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考虑到地方政府承担主要污染治理责任,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环境保护费改税以后,拟将环境保护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中央不再参与分成。同时,鼓励地方上调收取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税负将会增加,因为现行排污费也同样是各地有别,不搞“一刀切”。地方政府通过弹性掌握“环保税政策”,将在治污投入上积累更多的可用资金。预计“费改税”后,各地可用治污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与硬件投入将会大幅增加。如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可望得到较大的改观。
倒逼企业治污减排,推进全局性经济转型。“环保税”仍以现行排污收费标准为基础设置税额标准,增加了企业减排的税收减免档次。环保税将由税务机关征收,增加了执法的刚性。原来欠费拒缴只是一般的催缴与处罚,而费改税后,偷税漏税、拒缴税款污染将被追究刑责,增强了企业对环保法的遵从度,污染重由则负担重,多排放则多纳税。“环保税”的杠杆倒逼企业达标排污,这也是开征环保税倒逼企业减少污染的应有之义。可以预见,“环保税”制度实施后,排污企业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转变。客观上,将加大企业污染成本,促进节能治理减排。“环保税”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源动力。
有利于推动党政领导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曾几何时,GDP几乎成了唯一的考核标准。一些地方单纯追求GDP,甚至在导向上“唯GDP论英雄”,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近日,国务院彻查钢企违法,江苏河北“地条钢”被查处,有关领导被问责,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环保税”制度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淘汰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引进、新建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意味着企业的高税负,这无论对地方主政者,还是对希望得到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主体,都是不利的。因此,“环保税”的实施,将大大推动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辅之以效绩审计与后评价制度,让“绿色政绩观”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追求。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环保税”使得污染成本内部化。诸如基础资源价格、工业用地价格、资金价格等等,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各项改革都将一一跟进,市场秩序将得到正本清源。这也是我国摆脱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模式、走向创新型经济的开始。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环保税”时代的到来,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环保优先、生态先行战略的实施,促进增长与转型、经济与生态、建设与民生的良性互动,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样本,使生态资源优势成为了发展的最大优势。同时,有利于构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绿色税制体系,有利于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强化预算约束。